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百科 > 正文
沈-海默脉学的传承——一个洋中医写的近代脉学历史
来源:个人图书馆-m175  时间:2023-07-08 15:59:47
字号:

海默博士的巨著800多页的《中医脉学诊断》


(资料图片)

【前言】

里昂·海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精神科医师,他也是一个心理学博士。上世纪70年代因兴趣学习中医针灸。一次偶然机会遇见了沈鹤峰医师,沈是丁济万的私淑弟子。他目睹沈老神奇的诊病过程,深深为之动心,从此与沈鹤峰结下了27年不解之缘。海默医师言必称孟河,认为其学术渊源宗于孟河,并以传承孟河丁氏医派而自豪。他在脉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,他总结写下了800多页的脉学巨著,令人叹为观止!希望我们的后学不要夜郎自大,能定定心心坐下来、认认真真做学问,才不至于被海外洋中医所赶超。本文是他介绍的近代中医脉学渊源,虽然有些小错,但大体是正确的。

——丁一谔

丁一谔主任与海默博士在讨论脉学书的内容

【正文】

纵观中国历史,中医家族的秘密通常是从父亲传给儿子、而从不传给女儿,因为女儿在结婚后将嫁到丈夫的家中,脉学诊断技法也是如此。

在1908年(丁注:应该是1917年)丁甘仁开始在上海创办中医学校的之前,其家族脉学秘诀一直是很隐秘的。沈鹤峰从1931年到1935年在丁家的学校学习,此后一直跟随丁甘仁长孙丁济万学习,直至1942年。现在人们相信他继承并获得了丁氏非凡的脉法技能。从1974年到1982年我跟沈鹤峰医师学习这个秘密的脉学系统,我始终追随他,从开始紧密到此后不太密集地学习,直至2001年他去世。

这个脉学系统,开始于喻嘉言(1585-1664)他是清代三位著名医生之一,其著作有《医门法律》和《寓意草》。这本书和前一本李时珍的《濒湖脉学》有一些相似之处,然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之间有家族血统的联系。一位名叫王九峰的大师(1753-1845)写了《九峰脉案》(九峰的案例研究),这是一个不同于李时珍的脉法系统,他也是一位御医(丁注:他不是御医)。同时,另一位当时优秀的中医蒋趾真,他通过自己家族传承掌握了脉法技能,这又是与王九峰不同的。

蒋趾真的秘密脉诀书和王九峰的脉学技艺随后传给费伯雄(字晋卿)(1800-1879),他是孟河医派的创始人,是明朝(1368-1644年)一位宰相的后裔,也是他家族中第七代学习中医的人。他是两位清朝皇帝(丁注::一位皇帝和一位皇太后)的御医,并撰写了不少于50本书籍。他的亲密同事,可能也是他的学生的马培之(1820-1903)——另一个比费伯雄更出名的御医,马培之跟他的祖父马省三学习了十六年。邓星伯是马培之的学生之一,著有《邓星伯医案》。

费伯雄还教了他的儿子费绳甫,他也是一个御医(丁注:费绳甫不是御医),以治疗严重的突发性疾病与"怪病"而著名。然而,费伯雄和马培之的继承者丁甘仁是丁氏医学世系中最有名的。

他于1907年(丁注:应该是1917年)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医课堂教学。丁甘仁娶了马培之的女儿(丁注:经考证不是事实)。

丁甘仁直接参与编写学校的教材,并聘请了许多著名的中医在他的学校当教师,他本人也是教师之一。他还出版了那本公开的脉法书(脉学辑要)。当时,许多热爱中医的学生都到他那所学校来学习。毫无疑问,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是非常成功的,因此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之后,许多非常著名的中医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。沈医师也是那所学院的学生之一(丁注:1932年后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院)。

丁甘仁在“伤寒”和“金匮”方面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。他写作并参与写作了12本书,这些书以后由沈仲理教授收集和编辑出版,而他与沈鹤峰无亲属关系。今天在中国有一个数字,表明当代中国的脉学诊断直接来自于丁甘仁的脉学系统(丁注:是否言过其实)。

1926年丁甘仁去世后,他的长孙丁济万(是他的在年轻时就去世的长子所生)和他第二个儿子丁仲英继续办学校。丁济万于1935年离开学院(丁注:此说法不正确),他在脉法方面只教那些十分富有的学生,收他们为私淑弟子,沈医师就是其中的一个,他来自中国最富有的家庭之一。1935年沈医师从学院毕业后,一直接受丁济万教授脉学秘诀(并随他去了香港),持续到1942年日本入侵香港。抗战胜利后,沈短暂返回上海,后逃往台湾。他声称在台湾完善了这个脉法。

1971年沈医师最终来到美国。本人里昂·海默博士跟沈医师深入学习这个脉学秘诀有8年时间,后来再间断学习、交流研究了19年,直到沈鹤峰在2001年去世。

我从1983年开始教沈-海默脉法,写了两本教科书和几篇文章,并在2001年创建了飞龙东方医学院,这个脉学是学校课程的基本部分。它也在世界各地教授。

——里昂·海默,医学博士

丁一谔之子丁佐泓拜海默博士学脉后的合影(右上为丁佐泓,右下为海默的得意门生贾明·尼科尔斯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