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百科 > 正文
全球观点:曲玉萍:西宫和东宫
来源:新民晚报  时间:2023-06-14 16:00:57
字号:

到过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人,都会惊叹于它精美绝伦的建筑:“这么漂亮,以前一定是皇宫吧?”

还真不是。这座宫殿式的博物馆,从夯下第一块基石起,就是特意为普通大众建造的。

19世纪中期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巅峰,保守派们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第一,对别人的成就根本没兴趣看一眼。但又帅又有品位,思想还特别开明的阿尔伯特亲王,也就是女王老公,不顾反对,举办了历史上第一届世博会,力邀各国前来展出拿手的工业产品和手工艺品,他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向别国学习优良技术和工艺的最好机会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事实证明这个想法不但明智,还大获成功。阿尔伯特亲王用万国博览会挣到的钱,造起了这座华美恢宏、面向普通大众的博物馆。他非常尊重劳工阶层,认为他们是这个世上最辛苦、享受最少的人,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创造者,假如他们能到世界各地开开眼界,就会发现几乎每件精美的艺术品,都是由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制造的;他们会从别人的作品中,体会到自己的价值,摒弃粗制滥造,追求美。但考虑到大多数人既没机会也没财力四处旅行,那干脆把世上最精湛的艺术品复制过来,大家收工后没事就可以过来看看……在此之前,宫殿啊,博物馆啊,都是贵族有钱人的专利,于是开放当日,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激动坏了,盛装出行,倾城而入。

每次路过这里,我就想到上海的沪西和沪东工人文化宫,俗称“西宫”和“东宫”,外形亦如宫殿,一处在我刚工作时的必经之路,一处离我家不远。作为中国最大工业城市的重要地标,“两宫”建造的初心,也是成为普通职工的“学校与乐园”。

“西宫”以前有巨大人工湖和绿色草坪,每周举办工人足球赛,各厂队摩拳擦掌,大人小孩都跑去看,围得里三层外三层;逢节还有游园会,人山人海;图书馆、电影院、大小剧场,赛诗会、读书班、学者讲座、歌咏赛、文艺评论小组、自创话剧,热闹非凡。

“东宫”刚在杨浦区造起来时,有漂亮花园、露天舞台、溜冰场、剧场、展览厅、图书馆、文娱厅、弹子房、儿童游乐场以及地下游艺场,还有餐厅、招待所和商场,周围人因它的出现,变得“有文化”起来,全家穿戴整齐,看演出看展览,参加读书会、大家唱、纳凉晚会、科技夜市,还有工人剧团、哲学小组、文艺创作队和群众自办杂志。

一百多年过去了,如今顶级博物馆都以真品为傲,只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还在大剌剌地展示着整整两个厅的“假货”,大到图拉真柱,小到米开朗琪罗的大卫——理由:它们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。现在普通英国人也有能力出国了,但大家仍喜欢过来转转,临摹写生;世界各地的专家也会飞来,比如意大利的文物大师,为了修复在罗马被风吹雨蚀的图拉真柱,他们得来好好看看当年复制保存的细节;还有好奇游客,被满坑满谷的展品惊艳,忍不住问:“都是抢来的吧?”听说是假的没必要抢,又非常失望;但了解了背后真正的故事,都纷纷感慨,刷新了想法。

博物馆的莫里斯角,是我喜欢的地方。它是世上最早的公共咖啡馆,琉璃、屏风、彩绘、华灯、银色茶具闪闪发光;在它之前,普通大众从没机会坐在奢美如皇宫的地方,用自己的劳动所得,换来一流的服务和尊重。

上海的“西宫”和“东宫”,更是我忘不了的地方。物资匮乏年代,日忙夜忙的人们为全国制造出了永久凤凰自行车、回力飞跃球鞋、上海牌手表、蝴蝶牌缝纫机、中华牙膏、海鸥照相机、固本肥皂、英雄金笔、大白兔奶糖、金星电视机……而工人文化宫则回馈这些普通上海人以精神食粮,承载起几代人的美好回忆。(曲玉萍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