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百科 > 正文
寻找自我的奇幻之旅_天天新资讯
来源:山西晚报  时间:2023-06-06 14:45:23
字号:

其实,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出去走走,走向更广阔的空间,以更加坚定的内心寻觅到生命真实的意义。


(资料图片)

张炜的儿童长篇小说《寻找鱼王》借鉴了中国传统神话文学,通过少年探险的传奇之旅和神秘幽深的莽野景象,以“寻根”的故事模式探索成长的奥义,从而直抵生命和自然的本相。

“在大山里,大鱼就是奇迹。”这是一位九旬老者,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。他目光柔软,语调平淡无奇。那一年,少年不满十岁。全家住在大山深处的小石头房子里,荒凉贫瘠。山里雨水少,没有水就没有鱼,更没有大鱼。因此,久居深山里的人们一直怀揣着对“鱼”的渴望。逮到大鱼,是整个家族足以炫耀的体面和荣誉。少年也迷恋“鱼”,这一次,他决绝地离开家,要向真正的“鱼王”拜师学艺,试图在物质的困顿中得以解脱。

少年和父亲一路攀了好多座山,蹚过好多道谷,终于在一个深长的沟谷中的小屋子里,见到了神秘莫测的“鱼王”。少年的精神之旅由此开始。在“鱼王”师傅的教导下,少年开始认识成长中的另一个关于“鱼王”的世界:几十年前的山里,有两个“鱼王”。“旱手”鱼王,即少年师傅的父亲,他不会游泳,可山山水水都装在心里,即使在泥土里也能捉到两拃长的大鱼。还有一位“水手”鱼王,他水性好,下水捉鱼如囊中取宝。

那些过往,交织着血泪与荣辱。两位“鱼王”曾经和睦相处,儿女们青梅竹马,可在干旱的大山中,被老族长倚重的“旱手”鱼王,最后因“水手”鱼王的嫉妒而丧命于凶恶的“大嘴鱼”之口。从此,“旱手”鱼王的儿子遵从母亲的叮嘱,躲藏在最深的山野中,与世隔绝。

由此,少年的师傅目睹过人类贪婪不知餍足地征服和统治自然,疯长的欲望致使自我毁灭后,他获得了心灵上的救赎和解脱。他不再沉溺于个人欲望的泥沼,没有浮躁,波澜不惊,敬畏自然,素朴一生。命运总是自言自语,把所有的痛苦碾碎,留下的平淡安然才最为珍贵。走过壮年,走过老年,一切都在斑驳的时间中变得平静。师傅弥留之际,将少年交给“水手”鱼王的后人——那个师傅终其一生爱恋却无法相守的人,那个他一遍又一遍遥望的蓝色雾幔里的人。

师傅说,长辈人牵手走三里,自己走七里。一辈子十里。

在一个冬日里,少年将师傅葬在了小石屋东边的松树下,屋子内噜噜作响的火苗消散了。少年惊奇于这个漫长的冬天里的事情,但更惊讶于,自己没有了惧怕,他知道,从此刻起,他是小石屋的主心骨,担当一切的时候终于来到了。他要独立地走完自己的那“七里”。

走进“鱼”,就是走进自己。少年笃定再次踏上“寻找鱼王”的道路。那片蓝色雾幔慢慢褪去,顺着风中的烟火气和鱼的气味,少年与“水手”鱼王的女儿相遇了。明晃晃的月光下,她自由自在得如同一尾鱼似地在水中来回穿梭,很久很久。当少年讲述师傅的故事,将那件绣着大鱼的肚兜递给“水手”鱼王的女儿时,爱与恨、忧愁与思念,化为泪水涟涟。那几十年的恩恩怨怨,就此消解了。她成了少年的第二位师傅。在师傅的指引下,少年学会了游泳。而与此同时,少年发现了夜晚时分陡崖下的隐秘。

那天,月亮升起得很晚。少年跟随着师傅潜入海底,从近岸到陡崖,黑漆漆的。突然听到又沉又闷的鼓声,咚咚——咚咚——在阴冷的月色里,一个巨大的黑影如一道石壁急速地向他们压过来,向前、向右,划着不大的弧形。师傅说,这才是真正的“鱼王”。它守护着暗藏在山下的水根。根在,天就会应季节下雨,山里才会有水有鱼,没了它,上天就不落雨了,也再不会有鱼了。

水,是最好的滋养。

那一刻,少年轻盈地游弋在清澈的水中,在日月星空下,在苍茫天地间,冥冥之中,少年的心与身融入了大自然的神性,尽情感受自然的美好和荒野的气息。远远地,似乎鱼王在召唤,大自然在召唤,少年的内心与它们精神连接起来,我们看到了更广阔更丰盈的生命向度。

夏天到来之前,少年与家人、师傅在海边搭建起一间小石屋,他们要共同守护鱼王,守护那片大水的“根”。

若自然是一本无字天书,那么少年读懂了这一本。他放下做“鱼王”的执念,转而向内,明确了生活的新的意义——义无反顾地回归自己,回归自然。因为他深深地明白,自然的圣洁与博大必须捍卫,他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,以浸润与延续的方式在时光中守护。

这是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,也是一场自我与生命的对话。依稀中,我们还能感受到这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平静地整理一生。老者与少年、鱼王与自然、执念与淡然,和谐与共生,不知不觉把生命的全部意义一字一句地穿织而成。“寻找鱼王”也就是寻找生命本身。

大自然始终是神秘的,而我们每一个人,在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力。无论是鱼王,还是少年,都要守住精神的本原,将万物还给大自然,最终抵达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。

那神奇的声音“震动月夜”,咚咚——咚咚——如天籁般撑满了整个世界。从老者的回忆中走出来,我们的心也不禁为之一震。

吴沛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标签: